台湾电子企业随着个人电脑的发展而成长壮大(6月举行的台北国际电脑展)
“台湾DRAM复活无望”
在7月27日召开的财报发布会上,南亚科技的总经理李培英强调称,用于个人电脑以外的产品比例将达到93%,表示正瞄准物联网(IoT)推进产品构成的转换。
不过,南亚科技的业绩却并不乐观。2016年4~6月的合并净利润为3亿9700万台币。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91%。受需求低迷影响,产品单价下跌,该公司时隔5个季度再次陷入减益。
台湾的半导体存储器行业随着个人电脑产业的发展而成长壮大。从电子展会“台北国际电脑展”来看,在全球的个人电脑行业人士蜂拥而至的2000年代,台湾企业在全球的DRAM市场上占据约2成份额。但之后,韩国企业通过压倒性的大规模投资夺走了该市场的主导权。南亚科技的竞争对手力晶半导体(现为力晶科技)和茂德科技向代工生产和设计业务转移。而目前南亚科技本身的市场份额仅3%。
“台湾DRAM复活无望”,台湾调查公司集邦科技的分析师吴雅婷如此表示。据她分析,DRAM主要用于个人电脑,而个人电脑市场已趋于成熟。另外 DRAM的相关专利掌握在全球大型企业手中,缺乏自主技术的台湾企业要利用相关专利则需支付高额的专利费。
南亚科技寄希望于加强与美光科技的关系。该公司2015年12月宣布向美光科技出售其持有的合资公司华亚科技的全部股份。其中,占出售总额66%的约315亿台币计划用于认购美光科技的第三方配股增资的股票,对美光出资。
但美光方面的意图并不明确。生产缺乏增长性的个人电脑用DRAM的华亚科技也持续亏损。如果将华亚科技完全子公司化,将对其本身业绩构成拖累。
业内人士还感受到了来自中国厂商的影响。如果中国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收购南亚科技,业内排第3的美光科技很可能最先遭受冲击。因此美光才先下手为强与南亚科技加强关系。另一方面,美光自己摸索与中国企业合作的传言也不绝于耳。
围绕半导体存储器市场的全球重组,大型厂商的想法捉摸不定,而像南亚科技那要处于被动的企业的前景则越来越不明朗。
电子零部件“全线败退”
台湾主要电子零部件企业2016年4~6月的决算显示,除处理器用半导体的代工企业台湾积体电路制造(TSMC)等一部分企业外,呈现出“全线败退”的局面。在生产及技术开发方面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的领域,台湾企业被韩国企业甩在身后,而在门槛较低的领域,其生存空间又被大陆企业蚕食。没能很好培育具有增长潜力业务的恶果开始显现。
从事智能手机用半导体的开发和设计的大型企业联发科技8月3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其4~6月合并营业利润为70亿新台币,同比增长3%。但该公司的销售额毛利润率则下降了10个百分点以上。与大陆的展讯通信等的价格竞争是背后的原因。
“该如何对抗红色供应链?”,台湾对大陆企业的这一警惕赶正在增强。即便是在液晶面板领域,京东方科技集团等大陆企业也开始崛起。价格大跌已经令台湾企业陷入亏损。
台湾的电子零部件产业从1990年代起逐步发展壮大。通过大量供应个人电脑及智能手机的零部件,支撑了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但是,在高精尖技术领域台湾企业与日韩企业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在通用零部件方面却被拥有价格优势的大陆企业追赶。而只有像台积电那样每年投入1万亿日元规模的资金提升技术实力的少数企业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台湾的实际地区生产总值(GDP)中制造业占到了3成,而其中大部分是电子零部件。台湾的历代政权都曾打出过脱离电子培育新产业的旗号,不过均未取得明显成果。台湾还能否培育出拉动经济的新引擎? 5月上台的蔡英文政权肩负着沉重的课题。